2021
五月

23

1861

【问问神父】172|教友贷款买房,没还完房贷去世了,灵魂会怎样?

1231231

听众留言:

基督徒贷款或借款消费是冒险行为吗?古人讲:杀人偿命,欠债还钱,这些都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。耶稣也在路加(玛窦)福音里告诫我们说:非等你还清最后的一分钱,断不能从那里出来。” (路 12:59)我实在告诉你:非到你还了最后的一文,决不能从那里出来。(玛 5:26)

贷款买房,借钱消费,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,基督徒也在这种滚滚潮流之中,还着房贷,做着幸福的房奴。试问,在没有还完房贷之前,基督徒意外死亡了,灵魂何处去?比如房款总价100万,首付20万,80万的房贷还了30万,还有50万未还,却突然死了,灵魂何处去?假如没有其他的罪!?

随风神父:贷款或是刷卡消费已经是现代人非常常见的消费方式。如今的金融体系和商家,想尽各样的方式,鼓励人们贷款、刷卡,提前透支自己将来的财富,因此,当你任何时候有金钱方面的需求时,都可以借着贷款或透支信用卡较容易地来让自己的需要获得满足。所以今天的教友们当中也有大量的房奴、车奴、卡奴。那这种行为到底好不好呢?或者说有没有罪过?教会又是怎么看待这样的社会问题的呢?

贷款是被允许的正常行为

借贷的行为,自古就有,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。在旧约圣经中,就有七年豁免债务的规定,以及向人追债的允许。(申:15)所以,借贷行为,本身不是什么罪过,是被允许的正常行为。耶稣也教导我们:“求你的,就给他;愿向你借贷的,你不要拒绝。”(玛5:42)

不过目前,由于一些人的贪心,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健全,缺少了应有的正义与道德,致使目前在很多国家,出现了这种不正常的“房奴、车奴”等现象,这一方面源于人们的贪心,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,缺少了对人基本需要的尊重和关注,没有适当的伦理规范,一切都以金钱利益为上,这样就让很多缺乏公益道德的人,借机无良炒作房价,剥削普通大众。

所以,早在很久以前,面对社会问题,圣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就说:“从各种奴役个人与社会的形式中释放出来的渴望,是件高贵且合法的事。事实上,这是发展的目的,或说是「发展」与「释放」之间的密切关连。仅在经济层面上的发展不能使人获得自由;相反的,它将以奴役他人作为结局。”(论「社会事务关怀」通谕)

2018年信理部也发表一份文件《经济与金融问题》,在里面也特别提醒我们:“人的各种现实和活动若是遵从适当的伦理规范,亦即尊重人的尊严和致力于共同福祉,便具有积极意义。这适用于所有人类社群的体制,也适用于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各层面的市场。在这方面,我们必须指出:即使是那些赋予市场活力的各种体制,在它们借助日新月异的技术以发挥潜在的动力之前,也是建基于人与人的关系,而那是出于个人的自由才能建立的关系。因此,显然经济就像其他人类活动领域,「需有道德意识才能畅顺运作;但并不是任何道德观,而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道德观。」”(8号)

因此,圣经箴言警戒我们说:“富人宰割穷人,债主奴役债户。”(箴22:7)借贷虽然不是罪过,是被允许的一种正常行为。但是我们一定要警惕,不让我们的生活,成为金钱的奴隶,因为,天主要我们是自由的儿女,而非让世俗物质把我们捆绑,所以,作为基督徒应该有正确的金钱观念,而不是利用贷款来制造虚假富足的表象。

偿还债务是人的责任

就如这位听众在问题中所说,欠债是一定要还,这也是问题担心的所在。在天主的诫命中第七诫就要求我们“欠人的债,及早清还”。《天主教教理》在讲解第七诫时,也教导我们说:“第七诫命令人,以正义和爱德管理地上的财物及劳苦的成果。第七诫为了公益,要求尊重财物的普遍的用途及私有权。基督徒的生活应努力使这世界的财物,导向天主及弟兄的友爱。”(教理2401)因此,还债是一份责任,也是一种爱德。

切勿让贪心控制了自己

很多人会说,那么急用钱怎么办?当然,在一些正常的生活所需的情况下,借贷当然是没有问题,可是很多时候,有些人借贷,却是出于自己的虚荣与贪心,觉得别人有的,我也一定要有。如果这样,即便我们拥有了自己所向往的某种东西,我们的生活也会缺少平安和喜乐。“过于求光荣,反而受累。”(箴25:27)

《天主教教理》说:“在经济事务上,对人性尊严的尊重要求人实践节制之德,为调节对 世物的贪婪;要求实践正义之德,为保护他人的权利,并给予他所 应有的;要求实践连带责任之德,以遵守金科玉律并随从基督的慷 慨,「祂本是富有的,为了你们却成了贫困的,好使你们因著祂的贫 困而成为富有的」(格后 8:9)。”(教理2407)

因此,当我们消费或借贷时,我们需要问自己:“我的贷款真的是需要还是为了追求攀比和享受?”圣经告诫我们说:“因为贪爱钱财乃万恶的根源;有些人曾因贪求钱财而离弃了信德,使自己受了许多剌心的痛苦。”(弟前6:10)

所以,我们一定要戒绝贪心,以免成为欲望的奴隶。保禄说:“你们什么也不要挂虑,只在一切事上,以恳求和祈祷,怀着感谢之心,向天主呈上你们的请求;我说这话,并不是由于贫乏,因为我已学会了,在所处的环境中常常知足。我也知道受穷,也知道享受;在各样事上和各种境遇中,或饱饫、或饥饿、或富裕、或贫乏,我都得了祕诀。”(斐:4:6-10)

评论

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。